蔺亚锋、胡珍渊、刘文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提案》(第052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统一、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聚力打造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统一的政商环境,让营商环境成为咸阳的靓丽名片。我市在2023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表现优秀,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跨境贸易、政务服务等9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连续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均表现优秀,实现了“四连优”。
(一)办事便利程度大幅提升。一是改革集成持续深化。印
发企业开办、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等15个“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方案,办事环节平均减少65%,办理时限平均减少60%。二是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建立常办事项网上服务专区,161件常办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与西咸新区推出290项政务服务跨区办理事项,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模式。三是数字政府加快建设。依托“咸阳政务”微信公众号、“秦务员”APP等平台,实现190项事项集中公开应用。四是政策兑现更加便捷。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和政务服务平台设置惠企政策专区,多渠道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
(二)要素保障服务持续优化。一是土地要素保障有力。加快“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市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30宗,面积3676亩。实施“交地即交证”项目92宗,涉及土地面积4475亩。二是项目审批持续优化。出台《咸阳市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承诺制”并联审批办法(试行)》,对36个省级重点续建项目、4个央陕合作重点项目、507个市级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手续开通“绿色通道”。三是公共服务系统高效。制定《水电气暖接入外线工程并联审批实施方案》,建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审批系统,实行“一窗受理、联合踏勘、并联审批、全程监督”,为项目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是金融服务快捷普惠。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推广应用咸阳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平台注册企业1071户,入驻金融机构47家,发放贷款84.58亿元。
(三)亲清政商关系更为统一。一是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印发《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展“进民企、访企情”调研走访活动,收集各类问题诉求、意见建议7类41条。二是助企服务精准有效。持续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上线新版咸阳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市县两级共走访项目企业8559次,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完善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汇聚全市12345热线数据,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受理营商环境投诉133件,办结122件,办结率91.72%。四是营商环境问题整治扎实开展。制定《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列出19条治理措施,下硬茬解决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累计排查问题118件,解决问题329个。
(四)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一是推动惠企政策高效兑现。聚焦企业和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30项高频事项,梳理更新统一格式的“六公开”(即公开事项名称、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科室、办理时限、窗口电话六项服务信息)《办事指南》,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和政务服务平台设置惠企政策专区,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召开全市科技研发投入业务培训会和“三送一解”活动,深入走访全市958户重点企业,指导533户高企、科小填报研发费用共计49.27亿元,为创新减阻增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常态化开展技术交易和科技成果登记服务,宣讲减免企业增值税,为企业做好咨询服务。深入开展全市工业企业“三送一解”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协调解决物流运输、融资、用工、原材料短缺等问题。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出台《2022—2025年咸阳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培训计划》《咸阳市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三年(2023—2025年)教育培养计划》,推进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挂牌省级基地1个、市级基地2个、县级基地5个。举办咸阳籍在外企业商会新春招商恳谈会、“民企进咸阳·同心铸辉煌”合作交流会、全球秦商大会等活动,引导激励广大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建立“民营企业家活动日”制度,在15家民营企业及商会组织挂牌成立“亲清驿站”。组织开展“百名律师进企业”等公益法律宣传服务活动142场次,服务民营企业99家。三是扎实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名律师进企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律政先锋护航企业发展”、“法律七进”、“法治体检”进企业、践行“三个年”当好服务员、“法律服务进企业法治体检优环境”等公益法律宣传活动142场次,服务民营企业99家,法律风险预警防范81起,化解矛盾纠纷52件,督促健全完善公司制度6家,提出对策建议44条,活动中讲解《民法典》《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条例12类,发放法律读本、法治宣传彩页2500份,召开座谈会18场次,为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今年,我们将持续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项目审批提速行动。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推进生态环境准入改革,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探索国有土地“先考古,后出让”政策机制,提高文物勘探效率,促进项目建设早开工、快落地。二是开展要素保障升级行动。纵深推进“标准地”和“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建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机制,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三是开展服务效能增值行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清单化、便利化,加快“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更新,推广“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不动产登记服务,以民生“小切口”撬动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四是开展依法监管护航行动。推广行政执法检查“白名单”制度,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实行“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一业一查”,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五是开展诉求建议快办行动。融合共享“陕企通”等平台诉求信息,打造“一站式”涉企服务总平台,着力解决企业群众诉求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非常感谢对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敬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期待您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
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