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攻坚力度提升城镇化率的建议》(第0501号)收悉。结合我委工作职责,现答复如下: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作为总抓手总牵引,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全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2%,较“十三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
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些重要要求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积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加快建设“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一、坚持高点定位,突出都市圈带动与县乡村功能互补衔接,形成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新格局。立足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功能、战略作用,充分发挥咸阳主体作用、承接功能,深入推进“七个一体化”,引领全域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在迈上更高发展层级中塑强竞争优势、提升战略位势、积蓄争先胜势。空间规划方面,构建“两市一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布局,示范村全部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创新驱动方面,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咸—兴—武科创走廊,打造临空科技城,构建“一廊一城多点”全域创新格局,建设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产业发展方面,有序承接西安部分产业转移,积极开展两市共有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分工协作配套,共同做大做强区域产业集群。基础设施方面,推动我市路网、管网、信息网、数据网、服务网与西安全面对接,协同做好西安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和地铁11号线建设工作。城市建设方面,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高标准规划建设渭河南城、咸兴联结区域、主城区北部等重点片区,加快实施市政道路互联互通工程。生态环保方面,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统一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大活动期间大气污染管控,强化渭河干流、泾河、清河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方面,推动西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咸阳延伸,加快推进两市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的“一卡通”应用。
二、坚持试点示范,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城乡要素交换新格局。围绕用地,加强年度新增用地计划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规模的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激发农村土地要素活力,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围绕资金,健全城乡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注重发挥平台公司“市带县”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建设。围绕人才,重点做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激励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鼓励青年入乡返乡创业就业,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各类专家人才结对共建。
三、坚持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高标准基础设施服务新格局。强化规划引领,聘请一流专家团队科学编制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形成定位准确、功能互补、上下贯通的规划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城市体检,针对性补齐县城建设存在短板,推进县城道路、污水处理、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县城增绿等工作。提升城市品质,巩固“环境大整治管理大提升形象大改善”行动成果,推动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坚持民生至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增加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解决交通、住房等问题,推动进城落户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四、坚持产业带动,“一县一策”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紧紧抓住县域这个连接城乡的纽带、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支点,一体推进城镇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园区能级,支持再生资源园区、化工园区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支持三原、兴平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旬邑、淳化、长武创建省级开发区,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实施县域工业园区提升行动,统筹制定资金奖补、项目支持、基金参与等政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要素在园区集中、功能在园区集成、产业在园区集聚,将各类开发区创建成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密集区。加快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壮大“16+8+3”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一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非常感谢对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敬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期待您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
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