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正文
索引号 116104000160133834/2024-00116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发布机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日期 有效性
主题词
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0351号提案的 答 复 函
时间: 2024-07-23 16:30:00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字体: 打印

王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第0351号)收悉。结合我委工作职责,现答复如下: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全市经济的坚实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11个县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79.9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2.2%县均GDP189.08亿元,较2022年增加4.86亿元。其中,彬州、兴平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三原、武功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其他7个县经济总量均超过百亿元。

2023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措施》(陕办发〔202312号)。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关于支


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措施的贯彻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按程序报审后以市委市委政府名义印发实施。《贯彻意见》主要从优化提升发展定位、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园区、持续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加强城镇平台建设、搭建创新平台、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强组织保障等8个方面,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安排和部署。

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存在企业转型不到位、资源配备不对称、潜能开发不完全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准对策,积极予以破解。下一步,我们将以关注增量和注重效率效益、坚持均衡发展与促进县域公平、抓县域工业与产业园区等两个维度、一个抓手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立足西安都市圈和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定位,围绕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引导县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各县市集中培育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1-2个特色主导产业。支持各县市优先发展工业制造业,研制拳头产品,有效对接省市两级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重点产业链(群),力争每个县市均形成1—2个产值百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集群。支持各县市加大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和咸阳高新区的对接,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建成一批科研平台和科创载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城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提升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和基础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全面开展县城体检,合理规划县域公共交通、地下管网、停车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配送投递等综合配套设施,实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等工程,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发挥乡镇连城带乡作用,以乡镇为节点,发展壮大一批产镇相融、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业中心镇;在大力发展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方面,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加快推进粮食加工、蔬菜、苹果、乳制品等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做好“N”条土特产文章,推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推广企业+集体+农户合作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承接财政项目,有序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持续发展社区工厂、帮扶车间,提高群众增收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激发部门、县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更多政策、资金、力量向县域倾斜下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非常感谢对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敬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期待您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

                         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41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