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第333号)收悉。结合我委工作职责,现答复如下:
优化营商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增强经营主体活力、释放社会创新创业动力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统一、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聚力打造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统一的政商环境,让营商环境成为咸阳的靓丽名片。我市在2023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表现优秀,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
获得用水用气、跨境贸易、政务服务等9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连续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均表现优秀,实现了“四连优”,“三团两库”服务机制、“项目管家”服务机制、“智慧监管+一站式服务”双向驱动、“四进四全”服务园区营商环境建设等12项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秦都区聚力打造“秦恳办”政务服务品牌、武功县“园小二”服务平台助推园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10项案例入列全省营商环境突破年典型案例。
今年,我市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围绕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信贴心的政策环境、支撑有力的要素环境、公平普惠的法治环境、亲清统一的政商环境、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扎实开展“十大行动”,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关于推进政企沟通方面
建立了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开展“月度早餐会”、“民营企业家活动日”“亲清月月谈”等活动,优化整合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用好“陕企通”“咸阳营商”等平台功能,组织32名市级领导和400余名县市区、开发区领导干部遍访了全市 2564户“五上”企业,持续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积极发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的社会监督职能,适时组织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多渠道、全方位收集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遇到的各类困难问题,建立全市营商环境问题仓,构建热点问题研判机制和诉求联动机制,提升问题办理质效,积极回应经营主体诉求。
二、关于加速推进“一次性办理”改革方面
建成并逐步完善市级“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平台,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测绘成果汇交和互认机制,优化测绘成果资料提交、利用、共享流程,巩固提升一站式施工许可、综合竣工验收、“多测合一”等改革成效。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网上统一受理端,推动办件信息实时共享、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在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四级四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实现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统一,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推动政务服务平台事项标准统一、业务协同联动、服务同质高效。鼓励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涉企服务专区、涉企服务窗口,有条件的单位可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深化金融、法律、帮办代办等相关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支持。
三、关于拓宽融资渠道方面
完善融资支持政策体系,健全银行、保险、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支持体系,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推动“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全覆盖。加大融资产品创新力度,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非抵押类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产业链“金融辅导员”机制,基于“16+8+3”产业链,从链主企业的最大授信银行或最大贷款存量银行中确定1-2家银行机构,专门对接各产业链,每家银行至少配备1 名金融辅导员,为链上企业提供服务。
四、关于提升服务效能方面
开展政策直达快享行动,依托“陕企通”“咸企通”平台,建立健全政策发布、解读、宣传机制,加强政策精准推送,推广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着力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度。持续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支持力度,对涉企税费普惠政策分类梳理和标签化管理,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同步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归集力度,依托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推送政策,促进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加快涉企资金拨付进度,及时拨付工业转型升级、企业纾困帮扶、工业稳增长等涉企资金,推动财政助企纾困资金早下达、早拨付、早见效。
非常感谢对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敬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期待您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
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12日